查看原文
其他

干货回顾 | 语文学习:有些事对孩子要求早了,有些则晚了

少年得到 少年得到 2020-09-14


昨晚8点,泉灵老师和少年得到舰长曾捷共同为《泉灵的语文课》2019春季班举办了隆重的结课典礼。


语文课首期的1500名孩子及其家长,共同回顾自己这三个多月来的收获和成长,并且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誉时刻。


以下是泉灵老师结课典礼演讲的干货总结——


(想看典礼的视频回放,请在“少年得到服务号”会话框内回复关键词“结课典礼”提取。注意是在会话框内回复,不是在文末留言哦~)

 

01

这3个多月,孩子有什么变化?


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。


第一个例子来自一年级的同学,他叫邹仕杰。


在一年级的课程中,动词练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。今年3月7号,语文课刚开课不久,我们让同学们做一个动词练习,描写“着急”,邹仕杰是这样写的——



作为一年级的同学,这句话写得没问题,结构很完整。但是,你有没有发现,其实“背”、“穿”是不太能表达真实情绪的。


提交作业后,邹仕杰妈妈就跟我们说:


“老师,我家孩子听了两遍课,我让孩子做这个作业,他立马说不会做。后来我就跟他说,那你想象一下,你看到上课的时候快要到了,会做哪些举动呢?然后就是上面的两个动作,其他的就没有了。”


显然,妈妈有点小焦虑。我们少年得到的小季老师在对作业做了这样的点评——



小季老师最后说了一句“静待花开”。

那么花开需要多久呢?


一个月以后,4月4号,老师又留了跟动词相关的作业。这一次,他的作业是这样的——



这一次,小季老师点评说,邹仕杰用一连串的动作描绘了生动的场景,很有画面感,动词和使用场景非常合适,为你点赞。


这仅仅是孩子的进步吗?我们来看看妈妈的留言。


邹仕杰妈妈这次回复小季老师说——

 

“谢谢老师具体的表扬。刚开始孩子的答案就是抱住这个词,后来我觉得太简单,不够具体。就让他把家里的大箱子想象成一个又大又重的大南瓜,让他自己演示一遍去拿,再让他说出有哪些动作。其实孩子做出了很多的动作,却说不出来原来自己的身体还会有这么多细微动作。然后我也演示了一遍,并帮助孩子发现一些他没有关注到的动作。通过这样的作业,着实给了我不一样的方法引导孩子,但是我还需要多加练习,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发现和观察。”


所以你发现了吗?


变化的不仅仅是孩子,重要的是他跟妈妈之间的教和学有了方法,这就是《泉灵的语文课》非常特殊的地方。


我们在语文课春季班报名的时候就反复强调,我们对孩子不设门槛,但是对家长有要求,需要每个周末家长能够陪着上一节亲子课。那时候,很多人表示不理解:为什么不能把孩子交给你们就好了?


我们再三强调,一个方法其实是当场可以学会的,但是真要转化成您孩子的能力,在一二年级的时候,真的需要家长帮着一起来练习


这一个学期以来,我发现,所有的家长配合度特别高的孩子,他们的进步就非常快。因为他们不仅有泉灵老师,而且有身边的爸爸妈妈在生活当中带着他们练,才会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。

 

再来看第二个例子,来自二年级的郑浩然同学。


4月2号,我们的课堂要求是在不同场景当中去理解一个人的性格。郑浩然的作业是这样的——


 

我们学这一课的时候讲到:情绪是导向动作的,通过动作和语言又能推测一个人的性格。二年级的孩子,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观察仔细了。但是你会发现,他其实有的只是一个整体概念,没有仔细观察到细节,也没有通过细节来做推断。所以,我们认为,他的语文能力只是表现出了比较平常的一个状态。


那一个月后,他有怎样的变化呢?


5月7号,郑浩然提交了一份观察玫瑰花的作业——



你有没有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呢?这个进步不是说篇幅变长了,而是他彻底打开了身体的五官。最初,他对爸爸的观察只有一种感觉,他其实不用想也知道,爸爸看球的时候赢了也没太高兴,输了也没怎么样;但是这一次,他的眼睛是有层次的去看,不仅用眼睛,还用上了鼻子、舌头、牙齿和手。

 


02


这3个月,具体学了什么?

四种底层能力的提升



记得开学之前,《泉灵的语文课》就答应大家,我们要发展孩子四个方向的能力——学习力、创造力、情商力和思辨力。一个学期过去了,我们回头望一望到底学了什么。



学习力


我们教孩子们怎么观察、怎么阅读、怎么提高注意力。


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,他们现在应该能够稳步地把自己每一个注意单元放在5分钟,二年级已经可以达到7分钟的时间了;


他们已经学会了用专门的提问工具提出好问题,而且知道面对什么样的提问对象,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答;


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去倾听,一边记录一边听,从而听得更有效率。


而这些事情未来在他们的终身学习当中,都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能力。


创造力


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怎么来的呢?


首先,头脑中要有丰富的素材,我要把我感受到的、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、我阅读过的书、别人说的话都装在我的素材库里。


其次,我要掌握调取这些素材的方法,把它们变成我自己的。这就是你的感受、想象、审美、图形表达、看图说话,这些都跟创造力有关系。


而这些,我们都练习过至少一轮了,是不是?

 

情商力


我经常说情商不好的同学大概率语文不是特别好。因为你没办法很好地理解别人遭遇了什么,就很难理解哈姆雷特为什么会犹豫着“要做还是不做”。所以必须有情商力,才能很好地阅读理解。


在一二年级中,我们的表达、理解、沟通、同理心至少都有过两轮训练,这部分恰恰是传统课堂练习特别少的。

 

思辨力


也就是推理、逻辑、判断能力,这是一个相对综合的能力,我们也带大家练习过。

 

所以,这一学期下来,《泉灵的语文课》的孩子们至少会在下面6个方面有进步:

☑ 孩子会提问、敢提问;

☑ 熟练掌握口头表达和看图说话,表达有重点、有逻辑;

☑ 孩子能熟练、主动打开五感;

☑ 面对场景、文本、图画,能主动获取信息;

☑ 能用同理心换位思考,能够模仿和表演;

☑ 注意力、阅读能力和速度均有提升。


这六个方面的能力都是语文课非常非常基本的能力,到了三、四年级,我们的能力清单还会延长。

 


03


这些能力,未来还将怎样提升?

分级设计、拾阶而上



这些能力的提升,具体是怎么实现呢?


我们的语文课是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来设计开发的,每一种能力针对不同的年级会做科学的升级。


比如我们来看一看在“想象力”方面,各个年级的能力水平是怎样升级的——



那一年级下和二年级下的孩子,他们在想象力上有多大变化呢?我们也可以看两个孩子的作业。


一年级的邢可欣同学把自己变成了树,用树的视角跟风对话:



二年级的冯乐莹同学就已经开始补充起人物的心理、动作、反应了,非常生动:



所以,一二年级差别还是蛮大的,有没有觉得?

 

再来看看情绪和动作训练的能力升级——


 

好,我们再来看看一二年级的练习结果。


一年级已经会根据场景准确地使用动词:



到了二年级,就可以根据动作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了,这就是二年级更高标准的要求:



可能会有家长问:我们前面也没上过一二年级,直接开始上三四年级能不能跟得上呢?


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:如果你能从一年级开始上起,一步不落,也就是完全跟着儿童的发展规律走,把每个阶段的发育敏感点点燃,当然是最好的情况。


但如果现在孩子已经三四年级了,这也是你能介入的最早时间了,越往后,落下的东西就越来越多。


那能不能跟得上呢?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暑假的时候补课,把最基础的能力补上,这样后面肯定能跟得上。所以,我们的暑期预备课一年级只有3节,二到四年级都要6节课,这个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。


当然,如果你在班里遇到其他之前上过《泉灵的语文课》一二年级的同学,你还是能看到一些差距。所以,我再次提醒各位家长,如果你的孩子是从三四年级开始插班上,第一学期的陪伴就非常重要,因为他要有更多的练习机会。

 


04

这个体系,是怎样设计出来的?


我在做投资人的时候,有个问题一直没想通——为什么西方有非常完整的英语分级阅读体系,但是中文世界里就一直没有呢?


在做课研的过程中,我找到了答案。其实在对孩子的语文能力培养中,是有这样一个学科体系的:



最底下是已经成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,主要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。


比如为什么一年级的时候让孩子理解情绪,二年级才理解性格?因为二年级孩子对于自己的观察,就可以进一步做推断了,而这个推断能力其实是在孩子7—8岁的时候慢慢变得成熟的;在6—7岁的时候,你非让他干这件事情,就有点费劲。


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,语言学家出现了。

既然我们认为5岁的孩子有初步形象化的推断能力,7岁时这个能力进一步升级,要到9—11岁的时候,才有抽象化的推断能力。

那么我们就可以去要求孩子:5岁应该知道哪些词、7岁应该知道哪些词,9岁又该知道哪些词。语言学家会把整套的语言发展能力,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。


再往上就轮到文学家出场了。

他会说: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要知道这600个单词的话,那么我就用这600个单词给孩子写最好的文本。于是——《夏洛特的网》就出现了。

 

可是反观我们的中文世界,打通过这两层的专家非常少。所以,我在努力地跟专家一起,把这两层一步一步打通,这就是我们语文课的一个理论雏形。

 


05

这3个多月,我们有哪些思考?



接下来,在这个探索过程中,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:


1

有些事对孩子要求早了——


比如一二年级,孩子还没有形成抽象的推理概念,所以其实不应该要求孩子总结段落大意、中心思想,这对他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。


但是他就不需要深入理解了吗?也需要。所以,我们就用“解决问题模型”来帮他理解。比如一个故事里,主人公是谁,他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,他做了什么,解决了没有?


这套能力到了三年级下、四年级的时候,就自然变成了分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。


2

有的事情对孩子要求晚了——


比如,其实5岁孩子就已经会初步逻辑推理了,所以西方教育体系中找论据这件事发生在幼小衔接,可是咱们要到初三写议论文的时候才会提到。


因此,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用三个证据来证明你是独特的;二年级要难一些,要求孩子对着规则提问。


3

有的事情我们太不重视了——


比如我们的亲子交流话题特别枯燥,很多家长从来没有跟自己的孩子认真地说过自己的职业,自己小时候的家长什么样,这些话题在我们的中国家庭里面被启发得太少了。


(一年级同学写的妈妈小时候的家,还配了画。)


4

还有的事情一学就会却没给工具——


比如,一二年级孩子还没有形成抽象化推理能力,所以你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单层气泡图这个他用不了,怎么能够变成孩子能用的工具呢?我们用了一个形象化的东西——向日葵,用这个小工具,一年级就能掌握单层逻辑气泡图。


这样的小工具我们有十多个。


这学期末,孩子们有一个作业,做一张端午小报。有位同学就把学到的东西都用上了,虽然不太美观,但是我觉得非常好——



你仔细看会发现,他不仅能够针对端午节来提问题、找素材,还能比较龙州和赛艇之间在起源、外形、长度等的区别,还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小粽子,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,小粽子怎么会让自己感到幸福,最后还用到时间轴来说明怎么包粽子。


就这样一件事情,家长朋友们,你们想一想,如果一个孩子一年级的时候,会从这么多不同的角度观察端午节,以后的学习你们担心啥呢?

 

再看另一个一年级同学的作业——



这位同学也同样提出了问题,讲了怎么在家包粽子,用向日葵模型讲出端午节的特点,还描写了吃粽子时的五感、用时间轴讲怎样包粽子……


针对一个目标,当孩子能有多种方法可以抵达真相的时候,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驱力一定很强。

 

06

为什么我总是强调底层能力?



为什么要教孩子做这些事情呢?其实很简单。在我眼里,语文课是什么?不是简单的会说、能听、爱看、会写,语文课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,是他的基础能力。


我们来看一道题,这是中考改革后,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道初一地理题:


 

如果你语文不好,这道题你是看不懂的。这道题中的资料只是提醒你玉门关在什么地方。实际上,仔细看你会发现,“以风、光、大道为核心”这句相当于给你结构化了,提醒我们要研究它的风力、日照、地形、交通等条件。所以这道题,其实可以用到向日葵的模型,需要你有一个思维上的训练。未来,我们所有的工具都会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而升级,变得更复杂,适用性更广。

 

所以你看到了吗?《泉灵的语文课》不仅要让你有更好的口头表达、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、更好的作文能力,还要让你学会面对生活里的问题,面对其他科目的考试;更进一步的是,我们还希望未来可以把这些能力横向拓展到所有学科,纵向延伸至构建你更深层、更庞大的底层操作系统。


这就是泉灵老师的梦想,希望和你共同实现。



《泉灵的语文课》秋季班报名通道已开启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直达!

了解更多关于《泉灵的语文课》的信息,可下载少年得到APP,到语文课专区查看,这里有更多有用的语文工具和方法,更多有趣的孩子作品与你分享~



往期阅读

点击下方标题可以查看

关于语文课的各种疑问,泉灵亲自为你解答!(Q&A)

在孩子眼里,你的工作是什么样的?答案让人泪目

语文小工具 | 孩子写作文,怎么才能“下笔如有神”?

这半年,泉灵的语文课到底在教什么?(内附分级学习路线图)

想象力的潘多拉盒,是怎样被“魔法棒”打开的?

孩子们的诗——被这些句子击中是我们的荣幸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